硬傷1、對培訓工作認識上的誤區
主要表現在沒有或很少把培訓部視為公司的一個成本中心,真正重視培訓工作。很多公司只是把培訓視為一種普通的日常工作,忽略其作為管理工具的職能,管理者更多關心的是培訓后能否產生經濟效益或物質的后果,而非員工行為的優化。
硬傷2、無培訓制度與計劃
沒有形成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計劃,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要求企業有一套完備的培訓制度和計劃,甚至要求為每一位員工建立培訓檔案,制定系統的培訓規劃也是有必要的。
硬傷3、培訓組織力度不夠
培訓中缺少專家參與,培訓主管的素質偏低,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培訓需求,或是培訓主管只懂理論,不熟練業務,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此外,培訓部在相當多的公司處于權力邊緣的事實,也使其無法正常發揮培訓管理的職能。
硬傷4、培訓內容乏力
培訓內容脫離實際,缺乏實用、可操作性強的培訓教材,教訓方法單一,缺乏實踐培訓、案例教學和聲像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對外交流和觀摩是一種有效的實習培訓的方式。
硬傷5、無目標培訓
無明確的意識目標,致使培訓對象缺乏學習的動力,培訓課成了“走過場”。
硬傷6、輕視考核與跟蹤
不重視培訓后的質量效果跟蹤與信息反饋,無法真正掌握員工為業主提供優質服務,但對某一員工的評價、重用、提拔、晉級、等,卻是根據該員工上級看法和認定進行的。優質服務的反饋、效用機制不僅沒有正常進行,甚至沒有正常的溝通。這樣員工會感覺,通過參與培訓而獲得的使業主滿意的優質服務技能并不那么重要,上司的評價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培訓中的努力學習和日后的優質服務的艱苦工作簡化為讓上司滿意的簡單行為,形成了嚴重影響培訓質量和優質服務的“短路現象”。
硬傷7、培訓重心偏移
重基層員工培訓,輕管理人員培訓。服務質量出了問題,往往被歸結為基層員工的責任,因此很多公司一提培訓就是指基層員工的培訓。其實,管理處經理和管理層人員素質的好壞、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物業管理的好壞。
硬傷8、輕文化建設
重業務培訓,輕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公司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進而影響到公司的對外形象和整體競爭力。對員工企業文化知識的培訓將日益成為未來公司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