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
1. 一般停車場設計原則 強調自然協調 風景區停車場規劃的首要問題是“自然”,包括場地本身的“自然”及與周圍風景銜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勢建造。停車場區內大客車與小汽車要分區停放,用綠化及道路劃分出各自的停車空間。小汽車停車場常常結合場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況靈活分散成幾個組來布置。
2.盡量留地于人 有條件的地方應盡量將停車場建在地下或水下。而騰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園,搞綠化,或擴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車場要綜合研究,科學設計,其內部設施要現代化。設置服務設施要在整個停車場的合適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閑設施、一定數量的公共電話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設置臨時停車場 有些景區的旅游季節性非常強,旺季停車位嚴重不足,為避免破壞環境,不適合再修建新停車場的景區可考慮建造臨時停車場。
3. 生態型的停車場宜采用組團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綠化草坪磚,以灌木為隔離線,用高大喬木和藤蔓植物遮蔭。景區的停車場應成為景觀,避免采用使大面積車輛曝曬的硬化停車場。國外有景區采用太陽能電池板或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停車場的車棚。既可防止車輛曝曬,為開空調而多耗油污染景區空氣,又可以為景區提供綠色電源。 此外,景區停車場的建設要建一個,用一個,建成后的停車場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設法收回。避免對景區停車造成困擾和負擔。
附:停車場類型:
停車場類型按照停車所處于的空間位置來分,可以分為路邊停車場以及路外停車場。
1.路邊停車場:是指在道路的一側邊緣或者兩側邊緣劃出一定的范圍作為車輛停放的設施。一般來說,在交通量大的區域,路邊停車場一般不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2. 路外停車場: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車設施,一般在景區中的停車場類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體式。車輛停置形式 車輛停放時車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種,或混合采用此三種停車方式。
3.垂直式:即車輛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一定長度內停放的車輛數最多,用地較省,但停車帶較寬 (以最大型車的車身長度為準),車輛進出車位要倒車一次,須留較寬的通道。
4.平行式:即車輛平行于通道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較窄,車輛駛出方便,適宜停放不同類型、不同車身長度的車輛。但一定長度內停放車輛數最少。 斜角式:即車輛與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種角度停放。采用這種形式,停車帶寬度隨車身長度和停放角度而異。
5.斜角式:適用于場地寬度受限制的停車場,車輛停放比較靈活,車輛駛入和駛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汽車庫內汽車與汽車、墻、柱、護欄之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一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