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水泥砼特性:
⑴.彈性:砼彈性與面板厚度和車輛行駛速度、質量及砼本身強度有密切關系:面板越厚,抗變形能力越強,強度越高彈性越強。
⑵.收縮:表現為砼體積的減小變化。
①.干縮:砼終凝后出現體積減縮,是由于置于未飽和空氣中的砼因水分散失引起的面層砼干燥時的體積變化并不等于散失水的體積。影響因素一是集料,集料越多,干縮越小;二是濕差,砼水分逸失發生在表面層,與砼內部的濕度形成濕差,當干燥以不對稱發生時,引起翹曲,使砼板斷裂。
②.冷縮:由水泥水化熱產生,發生放熱反應,升溫時砼膨脹,當水化熱達到最大峰時產生峰溫,導致收縮。冷縮裂縫是貫通結構性裂縫。
③.塑性收縮:指砼處于塑性狀態時產生體積減小的現象,可以導致板表面開裂。主要是蒸發失水或因基層干燥吸濕引起的。如果砼澆筑后采取好的養護措施就可避免。產生的裂縫一般是由于上部均勻沉降受到限制(如大顆粒集料)或當路面面積較大的砼基水平方向的減縮比垂直方向更難時,會形成不規則的深裂縫。典型的裂縫通常相互平行,間距為0.3~1.0m,并具有相當的深度。
2、裂縫產生根本原因分析
⑴.溫度應力與荷載應力超過砼的抗拉強度,砼面板會產生裂縫并發展成板塊斷裂。有的由于砼早期收縮產生的收縮應力而引起的橫向裂縫,有時由于板塊尺寸過大所產生的溫度翹曲應力超過砼抗彎拉強度而引起的橫向裂縫,或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或地基受浸蝕而使板底出現脫空后,致使應力增加而引起的縱、橫向或角隅斷裂;由于車輛荷載的重復作用,所產生的重復荷載應力超過砼疲勞強度而引起的縱、橫向裂縫。
⑵.砼自身收縮(干縮或溫度收縮)及其與基層間的強大摩阻力,因此減少或改善砼自身收縮及其與基層間的摩阻力,就能有效地防止開裂。
3、設計原因
⑴.路基設計:路基受到路面傳來的荷載,并通過路床和路堤進行傳遞和擴散,使路面始終處于穩定狀態,保證路面面板不被折斷。
⑵.墊層設計:如墊層厚度不足時,就解決不了水穩性不良或防凍問題,選料不當就不能起到透水或均質的作用,使路面被水浸害或出現不均勻沉陷,從而使面板的支承不均勻而被折斷。
⑶.基層設計:基層是支撐面板的結構層,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且斷面正確、表面平整,才能防止出現斷板。
⑷.面板設計:面板必須有足夠的強度,適宜而又完善的排水系統。
①.水灰比直接影響砼的強度,水灰比小,水泥含量,強度就高。含砂率高,可提高砼的抗彎強度,但因集料減少,又會導致砼抗壓強度降低。
②.接縫是為了使面板適應由溫度變化引起的收縮和膨脹,接縫分縱縫和橫縫。一次攤鋪寬度大于4.5m時,要增設縱向縮縫,采用假縫,從而防止在溫度應力作用下出現縱向無規則裂縫。一次鋪筑不超過4.5m時,要設置縱向施工縫,采用平縫,并設拉桿,防止面板產生位移。橫縫分為縮縫、脹縫和施工縫。縮縫采用假縫是為在溫度應力作用下使面板在假縫處斷裂,而不在別處產生無規則板縫;脹縫是真縫,是為讓面板在溫度應力作用下能自由伸縮不致產生拱起而斷板。
4、施工原因
⑴.基層施工原因:
①.基層標高失控,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
②.基層不平整,增大與砼界面摩阻力
③.基層表面松散,砼拌和物失水變疏松
④.基層干燥吸收砼內水分,使面板底部強度降低
⑤.路基發生不均勻沉降
⑵、面層施工工藝不當:
①.砼攪拌不足,振搗不密實,造成砼強度不足
②.砼集料溫度高、水化熱大,溫差收縮大,導致開裂
③.砼澆注間斷,且未做施工縫,新舊砼由于結合不良和收縮不一致形成不規則接縫
④.養生不及時或方法不當,表面水分蒸發快,形成干縮裂縫
⑤.切縫不及時,造成砼內應力集中,形成不規則的貫穿裂縫
⑥.車輛過早通行,產生荷載應力
⑦.采用真空吸水工藝時,個別部位漏吸,造成該處強度較低
⑧.傳力桿安裝不當,造成裂縫損壞
⑨.晝夜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覆蓋養生,防止收縮過大
5、材料原因
⑴.原材料不合格:
①.水泥安全性差,強度不足
②.集料含泥量及有機質含量超標,水泥石與集料粘結不良
⑵砼配合比不當:
①.單位水泥用量偏大,導致較大收縮
②.水灰比偏大,增大了水泥水化初期集料表面的水膜厚度,影響砼強度
③.施工計量不準,尤其是含水量不準,影響早期強度
④.集料過干,影響水灰比準確性,影響砼強度
6、其它原因
⑴.邊界原因:基層、路緣帶已開裂,造成新攤鋪部位開裂
⑵.初期微裂縫的擴展:初期砼收縮形成未反映到表面的微小裂縫,受行車荷載及溫度應力雙重作用,部分裂縫變寬、變深,以至造成面板斷裂
⑶.排水不良:
①.路基、基層長期受水浸泡,造成失穩或強度不足,路面產生不規則裂縫
②.冬季凍脹使路央產生縱、橫裂縫
⑷.橋涵面鋪裝損壞:由于厚度不足或與蓋板、涵臺結合部處理不當,在行車作用和蓋板脹縮下,產生搓動和面板斷裂
⑸.超重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