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之名源于南京古地名。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212),東吳孫權為建帝 王大業,改秣陵縣(今南京)為建業縣。晉太 康元年( 280),武帝司馬炎改建業為秣陵,并 將其西南部劃分為臨江縣。太康二年 ( 281),改臨江縣為江寧縣,設秣陵縣秦淮河 以北為建業縣。翌年,改建業為建鄴,“建 鄴”之名由此開始。鄴者,鄴城,河南古地 名,系司馬氏發跡地,以建鄴為名,寓不忘故 土之意。隋、唐、宋、元時,區境先后隸屬江寧 縣、歸化縣、金陵縣、白下縣。明、清兩朝分屬 上元、江寧兩縣。太平天國時代,境內一度成 為軍政指揮中樞要地。中華民國元年 ( 1912),以秦淮河為界,河東、河西分屬江寧 市和江東鄉。民國22年( 1933),南京開始 設置區級建置,區境為第五區。翌年,秦淮河 以西劃歸上新河區。1949年4月,境地解 放。1950年6月,南京重新劃區,原第五區 改稱第四區,原上新河區改稱第十一區。 1955年8月定名為建鄴區,1967年3月改為 紅衛區,1973年12月恢復現稱。1978年,撤 銷街道革命委員會,恢復街道辦事處。1984 年,江東公社鳳凰二隊、三隊、躍進生產隊及 上新河鎮的鳳凰西街、茶亭居委會所屬地段 劃歸建鄴區。后經多次調整,至1995年4 月,建鄴區下轄朝天宮、止馬營、安品街、莫愁 湖、南湖、興隆6個街道。2002年10月,南京 市進行新一輪區劃調整,劃出朝天宮、止馬營 2個街道以及莫愁湖街道的部分地區,劃入 江心洲鎮以及沙洲、雙閘街道的部分地區,形 成南湖、濱湖、興隆、南苑、沙洲、雙閘、江心洲 7個街道。2012年6月,南湖、濱湖街道合并 為莫愁湖街道,形成莫愁湖、興隆、南苑、沙 洲、雙閘、江心洲6個街道。
高美GM56BT全自動洗地機成為南京建鄴區政府辦公樓的清潔好幫手
緊扣“現代化、國際性、創新型”發展定位,注重高端引領,加強園區建設,強化招商和稅源服務,努力提升經濟運行質效。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三產增加值227億元,同比增長11%;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1%;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52億元,同口徑增長15.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4億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億元,同比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2.53億美元;地方外貿出口6.7億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河西中央商務區省級創投集聚區成功引進多支省、市級投資平臺參股的投資基金,新引進百億元規模基金3支、PE/VC機構近百家,基金總規模近800億元,60余家創新型金融公司相繼入駐。南京C++青創空間被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新城科技園廣告創意、游戲動漫、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等產業加快集聚,四大主導產業全年新增項目超過100個。紫金(建鄴)科技創業特別社區等項目穩步推進。成功創建國家版權示范園區。江東商貿區全力打造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新增江蘇中商惠民、南大尚誠軟件等規模電商企業20家,建成西城廣場電子商務產業園。金鷹天地廣場、金盛國際家居廣場、涵碧樓酒店等項目加快推進。萬達廣場完成提檔升級,萬達國際總部街區規模集聚效應不斷增強,產業稅收同比增幅達18%。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積極申報“省經濟和生態體制協同改革試驗區”,新緯壹國際生態科技園、勝科水務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此外,成功舉辦“創洽會”“金洽會”“軟博會”河西·建鄴專場、“2015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等大型經貿活動。全區落地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項目342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212個,累計注冊資金177.9億元。